用科技创新开启学生智慧之门

编辑:admin 日期:2018-09-19 10:22:31 / 人气:

  核心提要:以校园科技创新为载体,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、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,是贯彻新时代教育方针,实施素质教育、培养核心素养的客观需要,也是推进校园科技创新,实现科技创新活动科学化、全员化、常态化的保障。
  近年来,赤壁市实验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主阵地,拓展教育新渠道,以校园科技创新为抓手,积极参与各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,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,取得可喜成绩,得到社会一致认可。
  一、更新教育理念,重视校园科技创新。组织青少年开展科技创新,往往被两种思想所羁绊,即是:“无时无能”论和“无味无关”论。为此,我们充分利用广播、宣传栏、报刊等媒介和会议、参观、讲座等多种形式,大张旗鼓进行宣传和解说,提升师生对科技创新的认识,激发大家的创造力,让每一个学生都自信,不断激发创新想象力,让学生善于提问题。针对有些同学不愿思考,不敢参加,也不去动手的现状,我们在多年的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,总结出“加、减、扩、缩、变、改、联、学、代、搬、反、定” 十二字创新法,要求学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,把生活中“繁杂的变简单、抽象的变具体、丑陋的变美丽、笨重的变灵巧、落后的变先进、未知的变已知”,从而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。2011年,我校钱延等5位同学根据自己的研究,对原有的焰色反应实验、铁的燃烧等常规化学实验进行改进,使之变得更易于操作、易于成功,形成的作品“奇妙的火”获全省一等奖和2011国际化学年趣味化学实验设计大赛三等奖。
  二、创新活动方式,落实校园科技创新。让校园科技创新活动充满活力,就要不断创新活动方式,改进教学方法。一是高点定位,明确活动目的。一方面通过举办专题讲座、论辩、演讲、科技游戏等活动,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;一方面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普作文、科普绘画等科技创新活动,引导学生开展自然科学创新活动,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。并切实做到“三个结合”,即全员参与与重点培养相结合,学生提问与教师选题相结合,实践操作与逻辑思辨相结合。二是高质引导,注重活动的效果。既面向全体,做到“全员参与”,又注重落实,实行“全程指导”,形成齐抓共管,“全面渗透”的良好局面,激励学生时时、处处、科科、人人都注重科技创新,参与科技创新。三是高处发力,提升活动的档次。既借助专家指导,让活动深入,又借助激励机制,让活动持久。一方面将科技创新活动纳入教师工作量化考核,作为绩效考核、评先评优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;一方面设立“创新奖”和“学飞奖,奖励在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大赛中指导学生获奖的辅导员老师,以及科技创新大赛、科技传播行动中获奖的学生。同时,借助宣传媒介,让活动壮大。近10年来,仅省、市级宣传媒体就先后报道我校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达50余次,为校园科技创新活动的深入开展创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。
  三、革新保障机制,推进校园科技创新。推动学校科技创新活动持久有开展,离不开基地建设、人才培养。一是推动操作平台基地化。通过坚持办好一年一度的校园“科技文化艺术节”,立足日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,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大赛和科技实践活动等,使各类科技创新活动,由普及型向扩展型延伸,既锻炼了学生,又收获了奖励。二是推动辅导队伍专业化。为引领教师学业务,修内功,我们通过举办“一师一优课”、“青年教师研讨课”、“骨干教师示范课”活动,让教师展示教学艺术,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,搭建“校际协作”平台,选送教师外出学习,不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。三是推动学生活动常态化。既坚持以课堂为阵地,抓创新活动的普及,又注重以品牌为抓手,提升创新活动质量,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、创造性品质、创造性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。同时以校本课程为载体,提高创新活动的品味,让学生通过参与相关科研活动,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。
  统计显示,自2006年首次组织学生参加全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,短短十年,我校的科技创新教育走在了全省前端。先后有15位学生的6件作品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、二、三等奖,200多项获省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奖,受到中国科学院、科技部、教育部等部门嘉奖。学校因此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学校、全省创新示范学校和全国科技教育创新优秀学校,形成了活动育人、科技强校的办学新特色。
  (作者单位:赤壁市实验中学)

现在致电 028-6023200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→

Top 回顶部